当前位置:首页 > > 新闻中心 > 基层报道
0

施工+设计=我的两条腿

  • 索引5222
  • 发布时间2021-10-09
  • 点击次数
  • 语音阅读
      采访卜东平,是在国庆节前的最后一个下午。秋日的阳光从窗外透进来,在他的眼镜片上闪烁着灵动变化的点点光芒,这似乎在向记者提示着:眼前的这个人不仅是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更是创新发展的“拓荒牛”。

      走近卜东平,是听说我们集团有个项目的创新技术方案节约成本近四千万元,工期节约九个月。运用技术创新解决生产现场实际问题,并让技术创新助力企业生产经营和健康发展,这就是我们要寻找的新闻素材。于是,对技术精英卜工的采访就这样开始了。

      心怀匠心  砥砺前行
      卜东平,200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扎根中铁一局集团一线施工工地,从见习生、技术员、技术主管、技术负责人、项目总工,一步一个脚印,一直到公司副总工,成为技术专家。从最初的大型临时设计方案,到最后的公司急难险重工程策划,哪里有技术上难啃的硬骨头,哪里就有冲锋在前的他,这些工作都为他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也为他的勇于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虽然已经成为单位的中流砥柱,但在2014年,当他工作中发现只懂施工,不懂设计,有很多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于是他重新应聘到中铁设计院,从零基础起步,虚心学习并钻研设计业务。短短两年时间,他就担任了国内最大的2.5万吨转体桥设计项目负责人,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施工和设计好比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强劲有力,创新之路才能行稳致远。在完善了自身的短板之后,2019年他选择就职于集“施工、开发、投资、设计、运营”的产业链完备,五年规划成为全国一流的千亿建设企业集团——澳门新莆京所有软件集团,正好给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善于借鉴  敢于创新
      他认为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有干劲,还要有智慧、有技术,更要能发明、敢创新,才能事半功倍。要善于借鉴,才能不断打破自身禁锢,吸纳和学习新知识,完善技能。拥有一颗敢于创新的心,才能解决工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才能适应当下建筑业发展的滚滚潮流。

      2007年,他在铁罗坪斜拉桥任项目总工时,发现两百米高的主塔原设计方案每个主塔需要一台230米高的重型塔吊,施工成本非常高。他认真复盘过往工作,借鉴自己曾经在京沪高速公路整体移位过门式吊机的经验,创新地将两台重型塔吊在一百多米高空,拦腰截断,整体移位到桥面上。该项创新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级工法,为项目节省成本五百余万元。

      2021年,经过对宣汉项目龙驹坝特大桥现场实际情况调查分析,他借鉴自己的百米高空反支点预压发明专利,研发出一种适宜该项目连续刚构桥施工的预压创新技术,解决了项目上的技术难题。

      自2019年入职澳门新莆京所有软件集团以来,成功借鉴以前工作经验,从项目创新技术优化中孵化授权专利多达18项,国家级重点刊物发表论文15篇,并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论文奖励。

      从优到精  应用创新
      不以过往经验为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认真研究问题,不断超越自己,在新的难题面前不畏惧不退缩,攻坚克难,一次次研发新技术,取得新成绩,精益求精,这是他不断向前向上的重要因素。经验也可能会成为教训,最适合的是需要在具体问题上去发掘创新,这是他一贯的坚持。

      2019年,正值集团重点工程西南二环立交桥项目抢工阶段,受高压线拆迁影响,工期压力非常大。昆明路高架桥几十个桥墩,一旦高压线落地,就面临全面抢工的情况,根本无法采用流水作业,临时设施投入比原计划翻了好几倍。他深入项目现场,与技术人员一起,就该位置的施工组织和方案进行不断研究。在综合现场各种具体因素后,将原来已经通过专家论证的实施方案进行技术创新优化。从最基础的画图到方案检算,一丝不苟地对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从技术人员到作业队,进行详细的培训和技术方案交底,以期能够迅速投入施工。正是凭着这股敢于创新的“牛劲儿”,该项创新技术的成功应用,为项目节省成本270万元,缩短工期15天。

      在发现该项目上关键工程钢箱梁上跨地铁车站原设计方案采用旁边租用场地搭设支架拼装完成,然后搭设滑移支架,整体滑移到位。虽然技术先进,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施工措施费用太高,工期无法满足业主要求。考虑到该项目位于西安市繁忙道路位置,以及集团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候,安全不允许出任何差错,工期兑现更是企业诚信发展的坚实基石。为保证工期,保证安全,他与技术人员一起,不断深化研究最优方案。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让吊装司机等一线具体操作人员亲自到现场,进行方案桌面推演。最终,创新技术方案的成功应用,为项目节省成本约450万元,缩短工期20天,按业主工期圆满完成任务。

      追根溯源  源头创新

      他认为每件事情必有相通之处,牵牛要牵牛鼻子,只有抓住问题的要害,才能一击而中。

      2021年,当他得知有个项目按原来的设计图纸施工,工期将近一年半,远远满足不了业主的要求。他深知,要从根本上解决项目工期问题,必须追根溯源,从设计阶段改变。于是他仔细研究项目设计资料,发现关键设计原则有与规范不一致的情况。抓住这个主要问题,他与二级集团和项目业主据理力争,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两次创新优化。最终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创新设计方案顺利实施,为项目节省成本近四千万元,缩短工期达9个月,超预期完成了工作任务。

      凯歌奋进,扬帆启航。这个凭借“施工+设计”两条腿走路的人,将继续沿着创新之路,服务一线,为项目创造效益,搭乘着澳门新莆京所有软件这艘多元化行业巨轮,跑出新的加速度!
0
Baidu
sogou